深圳福田中心區的規劃建設單位大概從來沒想到過,他們當年在太平洋房屋項目建設中為道路賦予的諸如“×號路”等工程編號會被沿用至今,成為這個城市快速發展中顯得獃板的一個註腳。此外,縱觀全市,“科學路”“創業路”“配套路”等類似路名比比皆是,這在不少市民和網友看來,都被認為缺乏人文素養。
  “與其從高新南一道一直排到高新南十一道,還不如用一系列中藥名來命名道路。”有網友表示,這類片區功能+數字的道路命名方式太過機械,離市民期望的那種帶有些許文化氛圍的路名有太大差距,“深圳總被人SD記憶卡說成是文化沙漠,近年來讀書月等活動一直在提升城市文化氛圍,但在這些路名上依然死板蒼白”。
  據悉,深圳目前正在進行新一輪對ssd固態硬碟於路名的集中梳理,此次梳理路名的範圍包括次幹道以下等級道路,除了無名路、重名路外,上述數字命名的不規範路名也將被梳理。這一系列工作有望在年底完成,並向社會公佈。
  策microSD劃/統籌:呂冰冰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曲廣寧實買屋習生吳新芬攝影:魯力
  1
  現狀
  數字道路存在重名且無規律
  記者在百度地圖上搜索,深圳目前名為“一號路”的道路仍有6條。其從東到西分別位於華強北中航路西側、沙咀新洲路西側、梅林一村、桃源村龍珠大道北側、西麗和前海。實際上,這樣以數字命名路名的區域在深圳遠不止這些,在福田中心區、景田、沙咀、松坪山等都有以數字命名的道路。而在寶安、龍崗等地,這類路名和片區還更多。
  在深圳市福田中心區西北角,一塊由深南大道、福華一路、益田路、新洲路四條道路圍合的一塊區域內,有一號路、二號路直至十號路等一組數字命名的路名。不僅如此,除了一號路和三號路兩條單數道路為東西方向之外,其他的八條道路命名毫無規律性可言。而在這一區域內,則坐落著投資大廈、新華保險大廈、興業銀行大廈、時代金融中心等多棟地標建築物,還有平安、新華保險以及國資委等企業總部和部門在此辦公,毫無規律且命名獃板的路名與這裡的區域位置極不協調。
  另一類數字路名雖然滿足深圳路名命名的相關規範,但由於容易混淆、無規律和難記憶,也成為深圳市民的“痛點”。在高新園片區,科技中一路、科技中二路直至科技南十路、科技南十二路,以及高新南三道、高新南四道直至高新南十一道,都分佈在這個長不到2公里、寬不到1.5公里的片區內。同時,這裡還有高新南環路等路名,僅“高新南”開頭的路名就達10條以上。
  “在這兩三年了,還是分不清這些以數字命名的道路,平時路人根據路名問路,我基本都不知道。”科技南十路一間郵政報刊亭的老闆告訴記者,只有那些問某某大廈在哪裡的他才知道地方,“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多數字命名的道路,太容易混淆了”。
  梁小姐是居住在這裡10餘年的老居民,對於“高新南”和“科技”這一系列的路名她一樣分不清楚,“每次打車回來,對師傅說地方只能先說到高新南,然後再指路,說路名我也記不住,的士司機也不知道”。另外一名市民李先生則表示,“這些科技幾路的路名,命名後卻沒有地域感,時間長了有這些路名跟沒有一樣”。
  除了難記憶外,有時候數字路名的毫無規律,也讓市民和司機走了很多冤枉路。在福田中心區民田路附近,一號路到十號路都分佈在一塊長600米、寬400米的區域內,一號路往南平行的第二條路就是二號路,但是三號路卻在二號路的延長線上,而四、五到十號路,則與一、二號路平行。記者採訪時,一位市民直言,“聽著就犯迷糊,特別是提到某個地方時,以為一號路會在二號路附近,結果卻相差很遠”。
  2
  吐槽
  深圳路名缺乏文化氣息
  不過,也有一些“片區+數字”命名的道路則已經受到了市民的認可,比如百花片區和園嶺片區,一說百花二路還是有不少市民還是知道的,但是記者也註意到,這些已漸漸被市民接受的數字路名一是區域建成較久,市民也慢慢熟知,二是這些系列的路名數字都不多,如百花片區,數字路名最多只到百花七路。
  路名能否有些文化味?市民李先生表示:“深圳有很多科學路、配套路、規劃路這樣的路名,一看就是理工科思維下的產物,少了人文素養”。
  在網絡論壇中,一個有關深圳路名的討論中,就有網友表示,“高新南這種一系列拿數字命名的路名既不好記,又獃板,還不如用一組中藥的名字來命名道路”。網友陳先生則表示,像這種一個片區的道路命名,以中藥命名是個不錯的主意,“人參路,當歸路,蟲草路,通俗易記,又具有中國風格”。陳先生還表示,即使要和片區功能配套,那麼也可以有礦物類、動物類、花類等不同系列的路名。
  市民李小姐則認為,深圳的路名更多的是個代號,什麼會堂街、商報路,命名太過機械和刻板。市民李先生則表示,路名是體現一個城市的人文窗口,深圳大力提倡文化建設,讀書月也搞了很多年,但是在路名的命名上還是缺乏文化素養。
  “建議深圳的路名要多具有人文色彩,少用那些政治、時代色彩過濃的東西,比如可以增加中華文化的一些內容,比如春夏秋冬,梅蘭秋菊等,路名有沒有文化是一個城市有沒有文化的外在表現。”深圳著名文化學者胡野秋表示。
  3
  調查
  數字路多未經批准沿用至今
  “一號路、二號路等這些數字路名大都來自建設單位在工程施工時的臨時命名,並不是有關部門編製的,當時深圳甚至還沒有地名管理部門,這些路名也沒有報給過地名部門批准就直接使用了,可以說是歷史的欠賬。”邱志明告訴記者,深圳城市發展速度快,道路的新產生量和變化量也就很多。
  深圳從2006年才有專門的地名管理部門。邱志明告訴記者,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地名處作為深圳地名的統籌管理部門,到目前只有6個人的編製,而路名管理還只是地名處管理的一小部分,此外還有自然地理實體、建築物、樓盤、山、河、廣場等。
  對於“高新南十道”等這樣的路名,邱志明表示,這是合乎深圳地名規範的。據悉,2010年,《深圳市地名總體規劃》出台。《深圳市地名總體規劃》中規定,公路、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名稱規劃需滿足這些原則:一個街區內的路名儘量體現系統性;路名好找易記、簡潔明瞭,體現地方特點,方便社會使用;尊重當地人民群眾意願和使用習慣;新、老路名保持和諧等。
  對於這類片區+數字的道路命名方式,深圳地名管理部門也曾試圖將其按照一定規律來命名,但在一些片區,受制於道路和文化差異,實際上這種命名遠未達到具有一定規律性。“採用這種數字系列命名道路時那些路並不是一張白紙,深圳也不像北京、西安等老城,道路走向都有明顯的規律,因此有時沒辦法按照橫著一三五、豎著二四六那種命名方式,只能說儘量貼近這一原則。同時,現在這類路名我們都力爭一個系列不超過10條。”邱志明告訴記者,有時道路不規則時就有斜路,“我們也曾想學北京命名某某斜街,但是斜街在廣東話里寓意不好,遭到很多人反對”。
  據悉,2010年深圳曾進行過一次路名和橋梁名的梳理工作。當時,深圳全市有多處無名道路橋梁,次幹道以上級別道路還有190條重名,因此,當時的路名梳理共更改次幹道以上等級道路名稱113條,梳理後次幹道以上道路重名得以解決。而現在,從2012年起,深圳正在對次幹道以下道路進行路名的梳理和規範,上述的那些“幾號路”等現象將在這次路名梳理中得到規範。
  ●現象
  ●深圳目前名為“一號路”的道路有6條,“同富路”則多達十幾條
  ●長不到2公里、寬不到1.5公里的高新園片區,分佈著科技中一路、科技中二路直至技南十二路,還有高新南三道、高新南四道直至高新南十一道,僅“高新南”開頭的路名就達10條以上
  ●探因
  大都來自建設單位在工程施工時臨時命名,沒有報地名部門批准而沿用至今
  ●進展
  從2012年起,深圳對次幹道以下道路進行梳理規範,今年8月1日起啟動第二次征求意見,路名梳理方案有望年底公佈
  對話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地名處:
  已著手路名梳理方案或年底公佈
  南方日報:這次路名梳理,將梳理哪些路名?地名處:這次路名梳理包括次幹道以下道路的梳理。主要包括三類,無名的、重名的和不規範路名。其中無名的比較好解決,為它取合理的名字就可。而幾號路這種的問題也比較好辦,做出相應修改即可。此次路名的梳理重點在重名,牽扯到很多問題,深圳僅“同富路”就是十幾條,很多村鎮都有,那麼其梳理就涉及哪條改名、哪條不改名。
  估計這次梳理涉及七八千條路,不管有沒有問題的路都會過一遍,包括路上面立的牌子、周邊的門牌號、起終點、現狀有沒有立牌、名稱和批准名是否一致等。
  南方日報:這次路名梳理進展怎樣?何時將向社會公佈?
  地名處:將從8月1日起啟動第二次征求意見,相關數據資料已給到各個社區,對於次幹道以下反映的路名問題,我們會再按照地名管理原則來起草草案,大家有什麼意見和問題可以提上來。計劃是分成4組,準備到各個街道上門召集各個社區的老人來討論草案。
  在這一輪意見徵集後,我們會收集相關資料彙總,其後將向規土委內的相關部門進行開會論證,形成初步意見後再向交委、公安交警、城管、郵政等部門征求意見。他們在管理過程中發現什麼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同時,我們還會向各區政府征求意見。這些意見都搜集完成後,我們再做調整並將其上報給市政府,市政府召集相關部門討論通過後,就會在報紙、網上等發佈公告,這一系列工作爭取在年底完成。
  南方日報:現在對一些新建的片區,要取一些地名,這由誰來取,路名怎麼報批和通過?
  地名處:地名的命名分很多類別,行政區域是一類,山河等自然實體是一類,高速公路、橋梁交通、道路交通設施是一類,城市公園、大型公共廣場、城市公共空間的是一類,文教類、旅游、市政公用、社會福利等專業設施是一類,居住商業行政辦公倉儲等建築物也是一類。社會關註度比較大的就是路和公共設施,此外政府、企業開發的樓盤、工廠等建築物也是重點。
  對於各類地名的命名,我們有詳細規定。比如新建的城市道路、橋梁、隧道等,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或建設單位要在立項時提出命名預案,並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意見,由地名部門核准後,再統一公告納入地名數據庫。
  在新建道路的命名中,地名處已形成把關機制,並負責把那些不規範的路名擋住。而此前,不少新建道路的路名都是由建設單位來取,沒有經過地名部門把關就沿用下來,可以說是歷史欠賬。
  此外,對於新路名的命名,地名處有兩種準備。如果沒有地名規劃而取名字,可到地名處來核實是否符合標準和規範;另外一種,就是我們可以組織編製地名,沒有道路名稱的由地名相關部門來命名。
  南方日報:對於新建道路的命名,是怎樣取名的,這些名字從哪裡來?
  地名處:一般來說,我們首先主張老地名,但有的區域沒有老地名,或老地名已經被用掉,那麼就會結合城市規劃的功能或現狀的使用功能來考慮路名,其路名定位在未來的發展是怎麼樣的,預先把名字取好。
  另外,還可以用派生、起終點、寓意好的詞、自然地理實體等方法來取名。比如說旁邊有一個水庫或湖,可以用其名字派生,這樣標示性比較強,但路名不能用個人名字、洋名字、企業商品名稱等,同時不能取引起歧義或不良影響的名字。
  對於深圳那些日漸消失的老地名,我們也優先通過路名的方式,對其進行挖掘和保護。比如蔡屋圍原來的景象現在都已不見,但是蔡屋圍這些名字還通過道路等保留下來了。另外,我們還通過編書、拍攝等方式把這些名字保存下來。
  對於道路取名,有時我們也會請專家來提意見,他們意見一般比較宏觀,希望路名好聽好記,並把路名寓意拔得很高。但在街道市民方面,居民會有他們的習慣叫法。所以在道路命名上,要結合專家和市民的意見。
  另外,地名管理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穩定性,能不改就不改,因為改路名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很大。  (原標題:路名獃板無寓意 能否多些文化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y39iyqv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