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2日電(記者 李金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近日發佈的最新測算數據顯示,2012網站優化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由2010年的62.7%增至65.3%。同時,他還回應了網民對這一指數的爭議。
  由楊宜勇和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譚永生共同完成的論文《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測算》提出,中華民族復興至少應該包括:第一,網路行銷以經濟為主的綜合國力得到進一步增強,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基本達到現代化。第二,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各個領域整體協調發展,科技、教育、醫療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第三,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備,人民的政治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社會秩序良好。第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第五,實現祖國統一,並能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該論文通褐藻醣膠過建立三級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評估分析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一級指標是復興指數;二級指標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國民素質、科技創新、資源環境、國際影響等六項指標;通過對二級指標進行分解,最終確定了GDP與人口份額的匹配度、人均GDP、恩格爾繫數、基尼繫數、城市化水平、萬人擁有專利申請量、國際競爭力等28項三級指標,從而構成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
  楊宜勇表示,中華民族復興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的內容可以量化,有的內容甚至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內容目前還不能用具體的指標來量化。鑒於此,本著儘量少用定性指標的原網站優化則,對於不易量化的復興內容,儘量用可以反映其大致內容的一些可量化的側面指標來代替。
  楊宜勇舉例,在反映國際影響的三級指標中,選擇了國際競爭力這樣一個可量化的指標,原因在於: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年度《全球競爭力年鑒》中將競爭力分為三個大項,即:宏觀經濟系統傢俱、制度和技術。而具體的競爭力指數則由8大要素組成,分別是開放程度、政府、金融、基礎設施、技術、管理、勞動和法律制度。這實際上涵蓋了國際影響的內容,選用了這樣一個綜合指標來反映國際影響的情況是合適的。
  楊宜勇介紹說,運用這一指標體系測算2012年的數據,得出的結果表明,2012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65.3%。這一指數2010年為62.7%,2005年為46.4%。
  楊宜勇強調,研究中華民族復興指數不是嘩眾取寵,是想通過對指標的監測,發現復興過程中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我們不能對中華民族復興盲目樂觀,因為復興不會一帆風順,可能會出現起伏和波動,要鎖定目標,順勢而為,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無所作為。”
  去年,2010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公佈後曾引發社會廣泛關註,也有不少爭議。對此,楊宜勇表示,今年發佈新的指數並不擔心被罵,這篇論文肯定有不完善之處,歡迎批評和商榷,但不歡迎非理性辱罵。
  楊宜勇表示,現在大家都在研究幸福指數,幸福也是比較主觀的東西,都可以用指數來測量,那麼中華民族復興也應該可以。況且,測量中華民族復興採用的大多是客觀的指數,相關數據來源於公開的、認可度比較高的出處。
  楊宜勇特別指出,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和內容不是完全靜止、絕對不變的,其提出的指標體系也是一個在實踐中需要不斷完善的體系。在今後的研究中,將選擇更多的時間點和更加有代表性的指標,來更加客觀地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完)  (原標題:專家詳解“中華民族復興指數” 稱去年增至6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y39iyqv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